近年来,南宫市职教中心始终坚持立足本地,服务冀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,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,以一乡、一镇、一村为办学单位,打破学制和年龄限制,实施双带工程,着力培养致富型、创业型、科技型人才,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。 立足农业实际、发挥产业优势、精心设置教学点。南宫市双带工程共分17个教学点,学校立足全市农业实际,注重发挥产业优势,设置了一批产业基础好、教学设施完善的乡镇成人学校作为集中授课点,并灵活开展教学。 北胡办是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,被誉为河北韭菜之乡。近3年来,学校重点
近年来,南宫市职教中心始终坚持“立足本地,服务冀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”的办学指导思想,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,以一乡、一镇、一村为办学单位,打破学制和年龄限制,实施“双带”工程,着力培养致富型、创业型、科技型人才,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。 立足农业实际、发挥产业优势、精心设置教学点。南宫市“双带”工程共分17个教学点,学校立足全市农业实际,注重发挥产业优势,设置了一批产业基础好、教学设施完善的乡镇成人学校作为集中授课点,并灵活开展教学。 北胡办是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,被誉为“河北韭菜之乡”。近3年来,学校重点围绕蔬菜大棚建造、黄韭种植、储存工艺及营销等内容,举办蔬菜大棚、测土施肥、黄韭种植等专题技术培训28期,帮助农户解决产前技术帮扶、产中管理规范和产后销售存在的各种问题。 植桑养蚕从“无”到“有”是垂杨镇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学校将蚕桑产业作为发展高效农业、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来抓,先后从本地以及日照等地聘请植桑养蚕专家集中授课,组织兴桑养蚕技术培训会25次、现场观摩15余场次,学习人数达1500余人。学校将植桑养蚕经验归纳成为操作流程表,并组织专家编写了《植桑养蚕技术要点》,解决了大家的技术难题。预计到今年秋季,全镇桑园面积将达到5000亩以上,仅植桑养蚕一项年收益可达2000万元以上。 在培训方式上,学校采取农民“点菜”、教师“下厨”的模式;在运行上,学校实行“学校+农户+企业”、“两头在内、中间在外”的生产经营模式,即产前学校提供优种、技术,产中由农户种植或饲养,产后企业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畜牧产品;在服务上,学校采取“学校+银行+农户”的模式,学校负责提供优种,农户实行三户联保,银行负责向农户发放小额贷款。 制定教学计划、加强学员管理、提升培训质量。在师资配备上,学校从全市抽调了79名技能突出、实践经验丰富、受当地学员欢迎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,并从农业局、畜牧局、林业局等部门聘请农艺师、畜牧师、林业工程师等负责部分专项课程的讲授或辅导。在教学设施建设上,投入60余万元配备了下乡专用车、笔记本电脑、便携式投影仪、教学光盘1300片、专业图书、配套教材等配套设施,增加了测土配方施肥仪、土壤水分检测仪、土壤取样器、农产品药物残留测定仪等仪器设备,进一步充实了农林专业实验实训室。在教材选择上,公共基础课选用通编教材,专业课教材以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为主、自编教材为辅。学校先后编写了《牛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》、《獭兔养殖技术》、《食用菌高产栽培》、《黄韭种植要点》、《社交礼仪教材》等乡土教材20余部。学校还制定了《学员签到签退制度》、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统计表》、《学员家庭种养殖项目建设情况统计表》,加强了学员管理。 创新服务理念、拓展服务内容、提升服务本领。学校积极探索、创新农村妇女培训工作新途径。学校主动与市妇联联手举办了20余期”双带”妇女培训班,参加学习培训的妇女有1000余人。学校专门成立了南宫市九农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,上挂河南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所、河北农大等科研机构,致力于“两高一优”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新品种引进推广,为全市农业丰产、农民丰收、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 “上挂横联下辐射”、“专业、实业、产业”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,把学校办到了农民家门口,把科技送到了田间地头,把农业实用技术送进了千家万户,形成了“一个农户就是一个实践基地,一个村就是一个新技术推广基地,一个乡就是一个产业基地”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。通过实施“双带”工程,该校先后扶持食用菌规模种植户260余家,指导农户新建蔬菜大棚500余个,直接带动420名农户从事特色养殖业,涌现出了食用菌种植大王——马宝珍、獭兔养殖专业户——冯卫忠、养鸡状元——崔培彪等一大批致富典型,为培养新型农民做出了贡献。
《河北工人报》(2011年10月19日 06版) (责任编辑:南宫职教中心) |